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⑧

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豪迈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让我们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脱贫攻坚精神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吹响了脱贫攻坚战决胜阶段的冲锋号,是我国反贫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2013年至2020年的8年间,累计有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走进祖国各地的深沟巨壑,向贫困发起冲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征途漫漫,在我们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时,广大脱贫干部在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最终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精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谈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021年2月1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草原绣娘“绣”出幸福生活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白晶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白晶莹是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2016年以来,她带领科右中旗2.1万名妇女从事蒙古族剌绣产业,以绣花精神推动脱贫攻坚。


白晶莹从小喜欢刺绣,积累了很多刺绣经验和方法。2016年,她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蒙古族传统刺绣手工技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在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便积极协调旗妇联、旗就业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办蒙古族刺绣培训班,让学员尽快掌握各种刺绣技法。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蒙古族刺绣培训班遍布全旗12个苏木镇,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0期,共培训绣工1万多人次,通过传帮带,全旗已有一、二、三级绣工1300人、5000人和8000人。2018年,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通过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


2016年以来,在白晶莹的协调下,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刺绣基地相继成立,蒙古族刺绣培训基地和刺绣实训车间开始建立。目前,从事刺绣人数50人以上的嘎查(村)已有51个,初步形成了产业村规模。为开拓市场,她多方奔走协调,促成当地刺绣公司与骄阳湘绣厂签订协议,落实生产订单,借力推动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品漂洋过海走出国门。



★古田会议精神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农民在党和军队的成分占比越来越多。为将一支以农民为主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经过热烈讨论,大会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敌委员会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古田会议决议,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方向,必须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熔铸于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进步的政治思想灌注到部队中,必须注重建设并不断巩固官兵一致、民主和谐的内部关系。


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田会议以及会议决议中所具有时空穿透力的红色基因形成了古田会议精神。古田会议精神是我党我军在贯彻决议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斗志和制胜机理,是经过严酷革命斗争考验而凝聚的坚定信仰和思想武器,其核心是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立足现实的求实精神,敢于揭露矛盾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战胜自我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谈古田会议精神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九月来信》


1927年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


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3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经过1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


指示信详细分析了当前国民党军阀混战的形势,根据红四军和各地红军战争的经验,指出了红军的根本任务和前途,强调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的行动策略和建设一支坚强的人民革命军队的正确主张。同时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不要包办代替党领导下的其他组织机构的工作。


《九月来信》对统一红四军前委领导和全军思想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胜利召开古田会议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红四军的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对红军和根据地的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新四军铁军精神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根据国共两党协议,10月,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28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由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军长叶挺被扣押。1月17日,国民政府单方面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1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重建新四军,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自此,新四军的番号一直沿用至解放战争时期。


新四军自成立以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一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向敌后发展,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卓越地完成了对敌后抗日的历史任务,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顺利完成新的战略转变,担负起在华东地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重任。


新四军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鲜血铸就的新四军铁军精神,其核心内涵为:听党指挥的铁的信仰、报国为民的铁的担当、逆境制胜的铁的意志、集中统一的铁的纪律。它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中华文明的彰显,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



习近平总书记谈新四军铁军精神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老庄连:血战到最后一刻的钢铁连


江苏省淮安市刘老庄乡,70多年前,一场战斗让这个普通的乡村从此和82名新四军战士紧密相连。


1943年3月,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17日,日伪军1600余人,携带100多门大小火炮,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


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4连82名官兵,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各路敌人。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全连82人借助村前交通沟英勇抗敌,为地方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赢得难得的12小时,4连却陷入日伪军的重重包围。面对危机,4连战士们饭未吃一口,水未喝一滴,直至天黑,子弹打光了就准备拼刺刀。李云鹏召集仅剩下的20余人,将机密文件烧毁,甚至连吃饭的小瓷碗都砸碎,不让鬼子得到一件胜利品,准备和鬼子进行肉搏。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李云鹏挥动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紧随白思才冲了上去。在一片气壮河山的喊杀声中,4连官兵与敌人开展白刃格斗: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坏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肉搏……全连苦战至黄昏,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壮士捐躯的消息传到了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那里。将军痛心之余,以3师党委名义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一个英雄的番号就此诞生了。


刘老庄战斗结束后,在烈士壮举的感召下,又有当地主动参军的82名青年,被重新编入4连,组建了新的“刘老庄连”。从那以后的70多年里,无论这支连队到了哪儿,总会有人从江苏淮安刘老庄乡,一路追随到“刘老庄连”参军入伍。这种简单而永恒的坚守,使“刘老庄连”的精神血脉得以代代相传。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建立新中国……今天,“刘老庄连”的一代代接班人,把82烈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使命,浸透在忠诚和热血之中———不辱使命,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两路”精神


20世纪50年代初期,面对建设新中国和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形势和要求,党中央做出了全力修筑进藏公路的重大部署。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11万人的筑路大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拼搏,于1954年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上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两条旷世奇路的成功铺就,既是我国交通建设史上的宏伟壮举,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六十周年时指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以后,在改造、整治和养护过程中,一代代交通人秉承传统,以路为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两路”精神,为西藏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截至2013年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678公里,墨脱公路通车,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拉萨机场建成,为西藏与内地架起“空中金桥”;青藏铁路通车,雪域天路为藏家儿女送来吉祥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谈“两路”精神


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2014年8月,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六十周年作出重要批示


建路养路,薪火相承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炭的,仔细一看是公路段的”。在青藏公路各公路段养护工区都流传着这样一段形容养路工人的话。从这句看似幽默的话语中,公路养护人的工作艰苦和工作环境恶劣就能窥见一斑。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代又一代的养路工人几十年如一日,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传承养路事业,用粗糙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守护着青藏线的安全畅通。


80岁的吴战瑞是格尔木公路段退休老职工,从1964年起,青春年少的吴战瑞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青藏公路风火山五道梁81道班干起了养路工作,从走进道班的那一刻起,他连着3年都没有回过家。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道班成了他的家,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平凡的公路养护事业。


“两头不见日,屁股不落地,中午不休息,午饭走着吃。”这就是当时工作的场景。当时的养护机具非常少,基本全靠人力,所以早上天还没亮就出工了,晚上又回去得晚,所以早晚基本见不到太阳。因为养护的路段长,工作又全靠人力,所以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就没有坐着休息的时间。道班离作业地点远,为了不耽误工作时间,午饭只能一边走路一边吃。“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吴战瑞在海拔4415米的五道梁工作了15年,他始终勤勤恳恳,用筐子、担子、背篼、手推车、架子车、牦牛车、手扶车、农用车一步一步“爬”着保障青藏公路运行。支撑吴战瑞坚持下去的想法很简单,国家花了那么大代价才把路修好,我们就要把路养护好,这是职责所在。


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到现在已经65年了,昔日的养路道班变成了现今的养护工区,为公路养护事业奉献了一生的第一代养路工人已慢慢老去,而他们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无私奉献精神却在这条路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公共服务

招生热线:0738-8610888 8610999  
办公电话:0738-8656829 传真: 0738-8656829 
学院地址:湖南省娄底市经济开发区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1992-2021
湘ICP备 050108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