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修身、修新,新工匠的养成和修炼秘籍
——读《咫尺匠心:新工匠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商学院书记:赵海明)
这几天,一名17岁的女孩横空出世,天才、中专生,这两个对比鲜明的词,都聚焦在她的身上。网络上铺天盖地,几乎全是闯进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12强的中专少女姜萍的新闻。读完《咫尺匠心:新工匠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不自觉地就想到了这个天才少女。
在感叹少女的惊人天才的同时,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也深深为少女的匠心所折服。17岁的中专少女,闯入全球数学竞赛12强,难道仅仅靠的天赋吗?当然还有热爱和执着。在很多同龄人还处于追逐享乐、沉迷手机、缺乏毅力和意志的时候,姜萍已经开始学习同济版《高等数学》《数学分析》,在研究多元微积分的过程中,她又遇到了困难,于是继续“啃”全英文教材《偏微分方程》,遇到看不懂的英语词汇,她就上网查翻译。凭借手机翻译软件和一本《英汉小词典》,她已经自学了1/3”。姜萍的这种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不就是“新工匠“精神的最佳体现吗?
没有天赋的普通人,该怎样选择人生?“天才是1%灵感加99%汗水”,爱迪生的名言,大家都不陌生,但有多少人付诸实践?普通人会惆怅天资对自己的限制,但是在某方面天资卓越也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天赋和能力固然有高低之分,但热爱和全情投入所获得的快乐没有。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成熟及衰老,是一个蜕变的过程。除了机理变化外,伴随着的是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很多工作被机器人替代,但是匠人身上所拥有的精益求精、专心敬业的精神品格是机器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时候,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就越需要融入“创造者”“现代性”的新工匠精神。
新工匠相对传统工匠,精益内核不变,追求外在形式多变,更加注重创新。他们对工作怀有庄敬之意,对产品拥有敬畏之心,对高手抱有敬慕之情,对技艺提升永远孜孜不倦。
匠心就在咫尺之间,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要用心、用脑、用情,精雕细琢、潜心钻研,相互媲美,相互敬仰。修心、修身、修新,做一群有热情、有志趣、有创意的“新工匠人”。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大23会计2班王文瑶
太宰治是日本纯文学无赖派的代表人物,在日本评论家中他是陷入虚无的作家,在普通人的嘴里最多被提及的事迹,就是他曾4次自杀。《人间失格》这本书被做成的当年,太宰治就投水自杀了。这本遗作也因此在太宰治的作品中有举重若轻的地位,被认为是他一生的遭遇与心路历程的映射。这本书可以说是刻画太宰治“丑角精神”最深入最全面也最彻底的一部作品。
《人间失格》说是叶藏的一生,不如说是作者太宰治自己的一生,他的悲剧就是从他的童年开始,幼年时期的他,不断通过自己的滑稽,奇怪的表情来引起他人的喜爱,去别人家做客时,哪怕他不喜欢吃的东西,他也会吃。因为猜不清家里人的想法,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对此感到恐惧。最终他想了一个办法,成为一个搞笑的人。
在文中他说,“换句话说,我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变成了一个靠说谎来讨好别人的孩子。”而这对于叶藏的一生来说仅仅只是开始,青年时期的他,对人的恐惧程度似乎又加深了。他的演技日益精进他经常逗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自从被竹一识破之后,他的生活充满着不安与恐惧。再后来认识了掘木,他们一起酗酒,逐渐酒精麻木了他的神经,他一步步的放纵自我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书中的叶藏,总是以小丑的角色面对人们,他拼命的让世人微笑,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脆弱与悲催,他曾讲 ,他说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活得像个人,但是会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叶藏他穷尽一生都在努力迎合他人,努力讨好他人,哪怕自己不喜欢自己不愿意,他一直卑微的活着,卑微对生活都提不起任何欲望,他惧怕世间的情感,不了解人们内心复杂的思想,后来他发现饮酒作乐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他开始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虽然他在人们心中很搞笑,又或许有些许人喜欢他,但他这样的人选择赴死是不会让人铭记一生的。
可能大部分人们认为他是一个消极的人,是个悲观主义者,但他同样也有着非常温柔的一面,在同学竹一戳穿他之后,虽然他非常害怕,但他却没有去伤害任何人。在文中他说,在之前岁月里,我曾经无数次萌发过被别人杀死的想法,却从来没有要杀死人的念头。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胆小的人,他没有勇气去对抗生活,他没有勇气去对抗这个世界,他没有勇气去拒绝别人,与此同时他又希望有一个人能来拯救他,反观他的一生,有无数次的机会他能脱离现状,但他没有,也许是世人的错,也也许是他自己的错,正因为这样,所以才为他感到可悲。
译者田原说,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弱者的代言人。就如同主人公叶藏悲催的一生。也许主人公叶藏家庭的富裕是导致他丧失大志跌入深渊的根源吧。他强烈的自卑,精神的懦弱,对同类的恐惧,对世界的厌恶,让他一步步走向深渊,他一次又一次自杀,于他而言,只是一种解脱吧。我觉得《人间失格》是一面镜子,是一面照出幽灵的镜子,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会从那里照出不同的形态,也许扭曲,也许模糊。另外他也是一部警戒世界的书,他提醒我们,不要忽略,也不要遗忘弱者。
看完作者丧到极致的一生,我忽然觉得,人只要努力的活着,只要不放弃生活放弃自己,就还有希望,人的一生很短暂,短到可能就是弹指挥手之间,在生活中我们也许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有原生家庭的痛苦,有朋友之间情感的矛盾,有爱人之间的争吵,有工作学习的压力。但是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在漫长的一生中,只占了一小部分,我们大部分感受到的都是快乐,其实有一句话对我感触挺深的,“等到真正回忆过去的时候,我想到的都只是欢声笑语。”从这本书里我能看到他对后人生活的鼓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永远的少年”,永远勇敢奔跑的少年。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
大22旅管班 陈月香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推开《百年孤独》,来自拉美的闷热空气与喧闹怪诞便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夹杂着布恩地亚的百年孤独,于案上独成一个世界。一开始,便是奥雷良诺上校面对行刑队时想起了那个遥远且清晰的下午。一个家族忍受百年孤独的苦难就此开始。马尔可斯老爷子似乎很喜欢插叙,于是在行刑队之后,是马孔多的创建伊始。何塞被吉普赛人从外界带来的各种新鲜事物迷得神魂颠倒,马尔苏拉则尽力使丈夫回归生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谁是胜者,除了孤独。之后是上校、小何塞、阿玛兰塔……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预言开始一一应验。上校接二连三地发动战争,直到最后上校发现自己不知道为何战斗。阿玛兰塔拒绝了可怜的意大利人,又拒绝了忠实可靠的战士,最后坦然地迎接死亡。布恩地亚家族的人一直在孤独中垂死挣扎,可就像马尔苏拉说的,“这家人全是疯子”,布雷地亚不会爱,不会被爱,他们在自己的周围筑起冷漠的高墙,任墙外春风和煦,鲜花缤纷,自岿然不动。上校最后明白了,于是他不停地打造小金鱼,为的不过是“与老年生活签个体面的协议”,以专心致志来排遣永恒的孤独。而不停织着裹尸布的阿玛兰塔,也只是另一个上校罢了。在孤独面前,布恩地亚一败涂地。还有后人,那些奥雷良诺、何塞,相同的名字早已注定他们命运的归途,无人__的预言在灰尘里默默叹息。整个故事似乎很悲观,布恩地亚家族渐渐分崩离析,原本生气勃勃的马孔多也逐渐腐,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又似乎是现代文明的传入。那么,文明究竟是好是坏?谁也无法定念经,但不可否认,香蕉公司,和那些外人的到来,摧毁了布恩地亚和马孔多。在这一点上,马孔多就是南美的缩影,一开始懵懵懂懂,却生气勃勃,后来,文明入侵,带来了大规模战争和生离死别,然后,又在外在势力的欺压下不得翻身。那结局呢?是对未来的预言还是期望?但愿是期望。无论如何,一切都在继续,香蕉公司在运行,昔日马可多的居民逐渐被排挤在外,坟墓中的人在增多,流淌着布恩地亚家族血液的私生子在不带出生,马尔苏拉在黑暗中淌过时光的河流,吉普赛人的房间逐渐腐蚀,家族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吞噬,马孔多在飓风中消失不见,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成了圆,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一切都还在继续。布恩地亚的孤独仍在,新的马孔多还在重建,一切似乎都在向前奔跑,其实也不过是莫比乌斯环中的蚂蚁,前进并重复着。于是,命运成了宿命,孤独成了永恒。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是一种孤岛。
《简爱》读书心得
大23市场营销班吴琪美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经济困难、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毁灭之手。这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惜乎,勃郎特姐妹!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不幸的是,在学习生活中,简爱仍然承受着肉体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催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和赞美。
不久,简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同样,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散,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于是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火灾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最终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然而对于简爱,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为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
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里的闪亮和美丽。
《书香》读书心得
商学院 许师婷
人生,像一局落子无悔的棋,像一场锣鼓喧天的戏,像一片波涛汹涌的海……虽然我只是生活中一个平凡的过客,但也有一份我自己的精彩。
《书香》一文描述了这样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小男孩一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孤苦伶仃的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但要强的他爱生活,爱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残酷又一次光顾了他,父亲因病重不治,也离开了他。悲伤中,小男孩又迎来了学费的困扰,好在一个好心人帮助了他,还免费为他提供大量的书。男孩兴奋地去拿了几本书,但不幸又发生了,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生命,而那几本书还紧紧地撰在他的手中……
看罢这个盈满着悲伤的故事,我不禁为男孩凄苦的命运流下同情的泪水,同时也为男孩对书的痴迷而敬佩。为了读书,他至死都无悔。想想幸运的我呢?我的人生不也同样因为书而变得精彩纷呈吗?
生命因书而精彩,书可以武装人的头脑,开启人的智慧。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说。人生最惬意的事莫属于夜深人静,坐在窗边,一杯香茶,一卷名著,四面荡漾的茶香与书香,使我的灵魂飘飞,慢慢升腾……
书,使我飘飞的身心来到荒岛,与鲁宾逊一起开始流浪生涯,面对并且克服困难;使我飘飞的心来到了黄土高原,体验安塞腰鼓的惊心动魄,激越高昂;是书,让我走进一个别人无法走进的世界,让我懂得什么是挫折的可贵,什么是顽强和勇气,什么是善良和邪恶……总之,是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精彩。
诗人的兴趣是优美的诗歌,作家的兴趣是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而我呢,平凡得什么都不是,难道我就没有自己的兴趣嘛?不,不是的,我有,我的兴趣就是书。当我虚度光阴时,我会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警告自己;当我和朋友分别时,我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见证我们的友谊;当我对自己失去信心时,我会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来鼓励自己。正因为这些书,我的人生路才变得花团锦簇。
远在天国的男孩呀,但愿现在的你不必为生活的窘迫而烦恼,能沉浸在淡淡的书香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寂静的春天》读书心得
大23旅管班杨威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在1962年所著的科普读物,它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卡逊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诗意化的语言,揭示了化学农药对环境及生物链带来的危害,并呼吁人们关注环境问题,重视生态保护。这本书的诞生,标志着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始。
在《寂静的春天》中,卡逊深入剖析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潜在威胁。她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批判了滥用化学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特别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卡逊警告说,如果我们继续忽视环境问题,滥用化学剂,那么春天将变得寂静无声,生物多样性将遭受严重破坏,人类也将自食其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寂静的春天》中提出的观点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我们对化学品的过度依赖和滥用密不可分。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寻找一种更为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阅读《寂静的春天》后,我深受触动。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环境问题,从自身做起,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家园。同时,我也意识到,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为前提的,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的环境利益。总的来说,《寂静的春天》是一本极具启示性的书籍,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环境污染的根源和危害,还学到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积极投身到环保事业中,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