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化县有一所很有名的学校那就是楚怡工业学校,这所学校是由陈润霖老先生创办的,“楚怡”二字更是陈老选自“惟楚有才,怡然乐育”,这两个字蕴含着陈老对老师们的师德要求,以及对学子们的美好期盼。楚怡有着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湖南百年教育的发展。陈润霖先生当时在创立楚怡时立志“教育救国,工业救国”,带着这个办校理念,楚怡更是培养了朱镕基、李锐等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伟大贡献的知名人士。
1938年长沙会战爆发前夕,学校搬迁至新化县游家镇永安村,1946年后迁回长沙。楚怡高级工业学校在新化坚持办学8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在此求学。1919年,陈润霖校长发起组织“健学会”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引起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关注。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高度评价其是“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楚怡新化旧址是我省为数不多的抗战时期西迁办学学校旧址之一,在我省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爱国、求知、创业、兴工”,这8个遒劲的大字带着历史的沉淀,坚守在这座偏僻的村落里。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在筹办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时秉承的办学信念,也是这8个字。楚怡之路也是极其坎坷的,前后经历了三次建校,两次被毁,在陈润霖建校之初资金短缺问题成了自筹经费建校最大的难关,办学之初的楚怡初等工业学堂场地和设施都非常的简陋破旧,就连学生的校舍都是租的原为祭奠湘军阵亡将士的场所司马桥昭忠祠,可就在这仅仅只有400余平方米的地方,陈润霖点燃了湖南职业教育的星星之火。面对重重困难,楚怡仍然坚守信念,克服艰险,稳步前进。现在的楚怡变得焕然一新,蒸蒸日上。
百年楚怡,这座宝贵的精神富矿,正在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谨记前人的教诲,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一步一步的向前进,在祖国的大地绽放绚丽之花!
- 上一篇:学前与军体学院安全宣传活动
- 下一篇:学前与军体学院第一届“体教杯”篮球赛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