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指引教育发展新方向
11月5日,信息工程学院迎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讲座,周新丰院长就加强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重要主题展开深入讲解,为我校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知识盛宴。
讲座伊始,周新丰院长详细解读了 “双师型” 的丰富内涵。院长指出,“双师型” 教师并非简单的两种能力叠加,而是一种深度融合的教育角色。从狭义来看,“双师型”教师要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和出色的实践操作指导能力。他们在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将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在实践场所,又能摇身一变成为技术娴熟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准确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周院长接着阐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大意义,让在场听众深刻认识到这一工作对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作用。
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双师型”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把实际案例和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在讲解理论时,通过生动的实践案例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避免了传统理论教学的枯燥。在实践教学环节,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能够精准指导学生操作,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迅速提升,全方位提高了教学质量。
对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而言,双师型专业师资的培养更是意义非凡。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企业对具有实践能力和行业经验的毕业生青睐有加。“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行业的认知。他们通过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让学生在校园内就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的软件项目开发,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编程环境,快速上手开发任务,从而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双师型”教师还是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桥梁。他们能将企业的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反馈给学校,促使学校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他们也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介绍给企业,推动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在智能制造专业,“双师型”教师可与制造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线实践引入学校教学,同时将学校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周新丰院长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设性建议。
在完善培养机制方面,一是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明确不同教龄、不同专业教师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考核标准。对于新入职教师,要安排充足的企业实习时间和校内理论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快速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鼓励他们参加高层次的实践技能培训和行业前沿研讨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二是要拓展多样化的培养途径。除了传统的企业挂职锻炼,还要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学习。与其他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优质培养资源和先进经验。同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开展培训和组织工作,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此次讲座为信息工程学院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必将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的台阶,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文:陈文涛 图:颜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