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夏季溺水高发问题,队员们走进有儿童的家庭,用趣味故事和安全儿歌开启 “防溺小课堂”,向孩子们讲解溺水的危害以及遇到险情时的自救、求救方法。
宣传“七不” 原则: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的途中下溪、河等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自救与互救技巧:
自救:抽筋时保持冷静,抓住漂浮物或缓慢游向岸边;呛水时屏住呼吸调整姿势。
互救:“叫 - 叫 - 伸 - 抛” 四字诀(呼叫旁人、拨打 119、用长杆延伸救援、抛救生圈 / 绳索),严禁手拉手施救。
热血青年 巡河啦
下午前往周边河道开展安全巡查与垃圾清理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队沿着河岸仔细巡查,重点关注是否有学生或居民违规下河游泳、戏水。在巡查的过程中,大家对河岸两侧的对塑料瓶、废纸、烟头等垃圾 “地毯式” 清理,汗水浸湿了队员们的衣衫,却浇不灭他们的热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河岸从 “藏污纳垢” 变得整洁开阔,潺潺流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清澈的光。“以后路过这里,会想起今天我们一起守护过这条河。” 一位队员在朋友圈写下感悟。
从防溺水宣讲到安全守护,从知识传递到环境美化,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感受到青年学子的温暖,更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和居民沟通时从紧张到从容,原来服务他人真的能让自己变得更勇敢。此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我院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也让大家在实践中提升了沟通能力与服务意识。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实践育人为主线,组织更多形式丰富的志愿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的征程中,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书写担当,让青春在基层一线绽放绚丽之花!
- 上一篇:用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书写担当(一)
- 下一篇:信息工程学院“安全生产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