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黔北:在历史褶皱里触摸信仰的温度
日期:2025-07-31 09:26:07  作者:袁志友 来源:  浏览量:0

、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月的黔北群山苍翠,当我站在遵义会议会址那栋灰砖小楼前时,檐角的风铃正发出清越的声响。二楼会议室保留着1935年1月的模样(文物保护,没有参观),玻璃展柜里陈列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手稿上,钢笔字迹力透纸背。这种具象化的历史在场感,让教材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突然有了血肉:那些激烈争论的深夜,毛泽东同志用搪瓷缸暖手的温度,周恩来同志反复修改文稿时滴落的墨渍,都成为理解“历史选择”的生动注脚。我在手机簿记下:“下次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从这道裂缝开始。”

、娄山关:血色晨雾中的集体记忆

站在隘口抚摸“苍山如海”的刻石,7月的雾气与90年前的血色晨雾重叠。踩着陡峭的“长空栈道”向上攀登时,岩壁上“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摩崖石刻时隐时现。西风台遗址保留着当年的机枪工事,生锈的弹壳与战壕里的野花形成奇异共生。讲解员提到“一条腿的长征”钟赤兵——1935年2月娄山关的弹片,不仅削断了钟赤兵的右腿,更在军史上刻下惊人的数据:在没有麻醉药的条件下,这位25岁师长经历三次截肢手术,用15天追赶部队,最终带着木制假肢走完长征。现代疼痛医学研究表明,此类创伤的疼痛指数达7-8级,远超常人耐受极限。这迫使我思考:支撑他的究竟是生物本能,还是某种更高级的精神信仰?

站在2025年回望这两个地理坐标,突然意识到思政教育的真谛:不是把历史熬成鸡汤,而是让学生看见历史中的“人”。就像遵义会议会址那栋灰砖小楼,作为一名思政老师,我们要做的,是帮年轻一代在历史褶皱里触摸信仰的温度,找到属于他们时代的亮度调节钮。

 



相关链接

招生热线:0738-8610888   8610999
办公电话:0738-8656829 传真: 0738-8656829
学院地址:湖南省娄底市经济开发区